莫扎特、舒伯特和施特劳斯,这“三特”,是奥地利最引以为骄傲的三位音乐大师。
奥地利王宫——美泉宫。
施特劳斯的大名,与他的代表作《蓝色多瑙河》圆舞曲紧紧相连。在施特劳斯塑像不远处,便是蓝色的多瑙河。
我站在多瑙河畔,对岸竖立着雄伟的联合国分部大厦和“OPEC”石油大楼。 联合国的总部在美国纽约,而在风景秀丽的奥地利维也纳和瑞士日内瓦设立了分部。多瑙河畔的联合国大厦于1979年落成。
除了莫扎特、舒伯特、施特劳斯这三“特”作为奥地利籍的三颗音乐明星之外,还有一颗照耀欧洲音乐史的明星贝多芬,虽然出生在德国,但是他从22岁起就来到维也纳,他的代表作《英雄交响曲》等主要音乐作品都是在奥地利创作的。因此,贝多芬也应该算是奥地利的“音乐之神”。
除了音乐上的成功之外,奥地利当年作为“奥匈帝国”的发源地,不可一世的“哈布斯堡王朝”,曾称霸欧洲。在维也纳,我漫步奥地利历史博物馆、奥地利美术馆、奥地利的旧王宫,从墙上的壁画到大楼前的雕像,见到昔日的辉煌。
奥地利地处欧洲的中心,曾经是欧洲各种矛盾的交汇点:第一次世界大战,就是有奥地利王储裴迪南被暗杀而引发的;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最初也是从这里点燃……
人们常说荷兰有三件宝,一是风车,二是奶酪,三是木鞋。我却说,荷兰之宝是那无际无涯的草地。
荷兰的另一项重要收入是花卉。荷兰有着“鲜花王国”、“郁金香王国”的美誉。
荷兰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家。荷兰的一半国土,低于海平面!如果听凭海水淹没,荷兰四万多平方千米的国土将丧失一半!为了向大海要土地,荷兰人成年累月筑建海堤。荷兰本国一片平原,没有建造海堤的石料。荷兰人居然向德国“买”山,把石头运来建造海堤! 荷兰人很自豪地说:“当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,把荷兰忘了,因此荷兰人不得不自己创造出一个荷兰来!” 我从维也纳乘飞机降落在阿姆斯特丹机场。这个机场,就是荷兰人填海建造而成的。 大抵由于荷兰寸土寸金,所以我在阿姆斯特丹机场见到奇特的景象:川流不息的汽车,从机场跑道下面驶过——因为机场跑道是与高速公路立体交叉! 即便建造了宏伟的海堤,海水仍然不断从地下渗入荷兰。于是荷兰有七千多台抽水机在日夜不停地工作,把渗入的海水排到大海中去。
阿姆斯特丹是荷兰最大的城市,多年来也一直是荷兰的首都。不过,如今已只是名义上的首都。荷兰王室以及政府机关已经迁往海牙。海牙是个安静的小城市。荷兰政府认为,阿姆斯特丹的地皮太贵,迁往海牙办公,可以节省政府开支,更加合适些。因此,海牙已经成为荷兰实际上的首都。
奥地利以莫扎特、舒伯特、施特劳斯以及贝多芬这几颗音乐巨星自豪,荷兰则以画坛巨星凡高为骄傲。
在欧洲,允许“红灯区”公开存在的,除了荷兰之外,只有德国汉堡。汉堡也是海港城市。
德国对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不限速,据说是德国的汽车制造商们的主意,因为一限速,就显不出德国“奔驰”、“保时捷”的优越。汽车业是德国的支柱产业。为了有助于德国汽车的销售,德国政府支持汽车制造商的意见,高速公路上汽车不限速。
德国是欧洲的大国,拥有近八千万人口,在欧洲仅次于俄罗斯。
这次在前往德国科隆途中,我在一片白葡萄园的山谷中,路过卡尔·马克思的故乡特利尔。
出生于德国的爱因斯坦,被世界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; 德国的伦琴、普郎克、西门子、本茨、赫兹等一连串的如雷贯耳的名字,在科学史上熠熠生辉; 德国的歌德、海涅、席勒、格林兄弟的作品,为世界文学宝库增加了经典的不朽之作。 然而,那个《我的奋斗》的作者希特勒,则曾经把世界推向战争的深渊。
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,差不多每一座德国城市的80%遭到战火破坏。当时唯有柏林西南的小城波茨坦受到的损坏小,考虑到小城离柏林不远,交通方便,而且城小容易保安,所以在德国战败之后,美国、英国、苏联三国首脑杜鲁门、丘吉尔、斯大林以及三国外长一起来到波茨坦,在那里讨论了处理德国战后问题以及处理德国战争罪犯等重要事项。这次会议便被称为“波茨坦会议”。三国在那里签定了“波茨坦协定”。从此,这座小城闻名于世。
在欧洲,莱茵河是仅次于伏尔加河、多瑙河的第三大河。
每年成千上万的旅客前来科隆,多半是为了一睹科隆大教堂的风采。
巴黎圣母院的雄姿,使德国人深为垂羡。德国人决心在科隆建造一座比巴黎圣母院更加宏大的教堂。 就在巴黎圣母院即将全面竣工前夕,即1248年,德国人完成了科隆大教堂的建筑设计图,并开始动工。 巴黎圣母院花了87年建成,然而,由于科隆大教堂规模太大,光是大厅的地基,就花费了80年功夫才算打好。因为在那样久远的年代,没有自动打桩机,全凭人工抡着大铁锤把一根根木桩打入深深的地下,是何等的艰难。 德国吕德斯海姆葡萄园 好事多磨,科隆大教堂在打完大厅的地基之后,由于经费拮据而停工,一停就停了两个多世纪。 直到1548年发现了原设计图,修建科隆大教堂这事才重新提到议事日程。 又经历了三个多世纪,在1880年这才建成辉煌无比的科隆大教堂。 屈指算来,科隆大教堂前后经历了六百多年,终于落成。 科隆大教堂和法国的巴黎圣母院、英国的林肯教堂、意大利的米兰教堂,并称为欧洲哥特式建筑的四大代表作。
在欧洲,每到一个国家,那里的朋友都会以自豪的口气,向你历数自己国家名垂青史的人物:奥地利人说起了音乐明星莫扎特等、荷兰人说起了大画家凡高、德国人说起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、意大利人说起了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和画家达·芬奇、法国人总要提起不可一世的拿破仑…… 然而,在比利时,那里的人不说他们的历代国王,也不提他们的文学家、艺术家、科学家,却人人都说起一个撒尿的孩子。这个孩子的大名叫于连,论知名度远远高于比利时任何一个杰出人物,有着“比利时第一公民”的荣称,但是在各种名人录上,却查不到这位“大名人”。
著名雕塑家捷罗姆·杜克思诺在1619年完成了这位“比利时第一公民”的雕像。从此,这个雕像成了布鲁塞尔的名胜。
比利时夹在欧洲的两个大国——德国与法国之间。在历史上,德国与法国曾经有过诸多不和。两个大国开战,就把夹缝中的小国比利时作为战场。所以,比利时有着“欧洲战场”的称谓。 如今,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欧盟总部所在地,也是北大西洋公约总部所在地。在北约与南斯拉夫开战的那些日子里,这儿是北约的指挥中心。尽管战场不在比利时,但是那“欧洲战场”的历史阴影似乎仍在比利时游荡。
我的注意力被紧挨着市政厅右侧的一幢楼房所吸引。这幢楼房大门紧闭,玻璃门上贴着“恩格斯故居”字样。恩格斯家族当年拥有布鲁塞尔市中心如此豪华的住宅,足以表明这个家族不凡的经济地位。正因为这样,恩格斯曾经从经济上支援马克思,使马克思摆脱生活上的困苦,得以从事《资本论》的写作。1845年2月,马克思由于从事共产主义活动,被逐出法国,也曾在这里居住。著名的《共产党宣言》的一部分,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起草的。
卢森堡国土面积为2600平方千米,人口为40万。在欧盟成员国之中,卢森堡是面积最小、人口最少的国家。
我先来到卢森堡旧城。旧城给我的第一个深刻的印象,便是深深的佩特罗斯大峡谷。 站在横跨峡谷的大铁桥上,可以见到两岸的山崖像刀削一样。通常,峡谷总是激流飞瀑,而佩特罗斯大峡谷的谷底是干的,绿树掩映处是一幢幢红瓦小楼,汽车在谷底公路上飞驰。在欧洲,难得一见这样的大峡谷。这是前往卢森堡的游客必去的景点。
卢森堡有着“钢铁王国”的称号。卢森堡虽小,钢铁工业却非常发达。卢森堡出口的主要商品是钢铁,而它本身并无钢铁资源,所以进口的主要商品则是钢铁原料。 卢森堡实际上是“吃进别国的钢铁原料,炼成钢铁之后又卖给别的国家”。 卢森堡的钢铁,主要卖给德国,也出口法国、比利时。
德国西南部巴符州的斯图加特市,四周环山。那里与美国的底特律一样,是世界闻名的汽车城。
德国西南部巴符州的斯图加特市,四周环山。那里与美国的底特律一样,是世界闻名的汽车城。底特律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“根据地”,而斯图加特则是“奔驰”汽车公司的所在地。“
如果说奥地利、荷兰、比利时、瑞士等人口千把万、几百万的国家是欧洲小国,那么列支敦士登则是欧洲的“袖珍国”——列支敦士登、摩纳哥、圣马力诺这三个国家的人口都只有三万多点,而梵蒂冈人口更只有千把来人。在这四个“袖珍国”之中,列支敦士登算是最大的一个国家。
其实,瑞士是富国,而列支敦士登比瑞士更富。 列支敦士登号称“邮票王国”。这里不仅盛产列支敦士登本国精美的纪念邮票,而且拥有世界各国的珍邮。正因为这样,列支敦士登的邮票市场吸引了众多的游客。这里的邮政博物馆也是远近闻名的。
巴黎位于法国北部,是法兰西共和国的首都,是欧洲大陆上最大的城市,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。
法国的官方语言是法语。其实,很多法国人会讲英语。不过,如果你用英语直接向法国人问话,法国人往往置之不理,或者用法语回答你——这清楚地表明他听得懂你的英语。只有你用简单的法语向他表示问候之后,你再用英语问话,法国人就会用英语回答。
法国古称高卢。在公元前一世纪,强大的罗马帝国征服了高卢。直到公元五世纪,西罗马帝国崩溃,高卢才摆脱了罗马帝国统治。 直到公元九世纪,才终于建立法兰西国家。此后,在14世纪,法国和英国之间曾经爆发了百年战争,法国人受到英国人的攻击。到了19世纪,法国拿破仑三世在普法战争中惨败。在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,法国又曾经被德国希特勒占领。 正因为这样,法国人非常强调民族自尊心。有人说,高傲的、我行我素的、打败了希特勒又不把美国放在眼里的戴高乐将军,是法国民族精神的代表,这句话是有几分道理的。
香榭丽舍大街西起凯旋门,东至协和广场,长度为1880米,宽度为80米到120米。 每年7月14日,法国国庆阅兵,总是通过凯旋门,沿着香榭丽舍大街,浩浩荡荡地向协和广场前进。 香榭丽舍大街作为巴黎的“第一大街”,确实是当之无愧。
我原本以为,凯旋门只有巴黎香榭丽舍大街西端这么一座。到了欧洲,在很多地方都见到凯旋门。在整个欧洲,竟然有三百多座凯旋门!特别是在意大利罗马,那座建于公元315年的君士坦丁凯旋门,要比巴黎的这座凯旋门早五百多年。 巴黎的凯旋门是威名赫赫的拿破仑下令建造的。1805年,拿破仑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,大胜奥、俄联军。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的胜利,拿破仑在1806年开工兴建凯旋门。花了整整三十年的功夫,终于在1836年建成。
在拉德方斯新区,我见到一个新建的“凯旋门”。这个“凯旋门”,其实是一座“门”字形的玻璃大厦——现代化的写字楼。这个新“凯旋门”高一百米,重达三十万吨,其中的拱门足以放下一座巴黎圣母院。 这座新“凯旋门”叫“大方舟”,是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而兴建的,落成于1989年——整整一百年前,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,在巴黎兴建了埃菲尔铁塔。
在欧洲,我领略了一条又一条大河的绮丽风光:德国和瑞士波澜壮阔的莱茵河、奥地利碧波荡漾的多瑙河、荷兰阿姆斯特丹曲曲弯弯的大运河……我以为,最为楚楚动人的要算是法国巴黎的塞纳河。
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辉煌的古建筑。巴黎圣母院是在1163年开始动工的,当时的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和法国路易七世共同主持了奠基仪式。这座教堂差不多花费了将近200年的时间,才终于在1345年建成。
在塞纳河上,我见到一个非常熟悉的塑像——自由女神塑像,跟我在美国纽约见到的自由女神塑像一模一样,只是这个自由女神塑像小了一点。 原来,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塑像,是法国人送的。在法国,如今还有两座自由女神塑像,其中的一座就在塞纳河上。
卢浮宫坐落在巴黎塞纳河北岸,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宫殿。我早就听一位朋友说,他在卢浮宫参观了三天,还说只是走马看花。
卢浮宫的“镇宫之宝”,除了胜利女神之外,还有著名的维纳斯雕塑和油画《蒙娜丽莎》,合称“卢浮宫三宝”。
蒙娜丽莎是意大利艺术大师达·芬奇的名作。达·芬奇是以一个名叫蒙娜丽莎的少妇作为原型创作的,所以这画就叫“蒙娜丽莎”。蒙娜丽莎油画的成功,是在于蒙娜丽莎那含蓄的微笑——她的双唇微微启开,嘴角挂着一丝微笑。这种微笑,被视为高雅的微笑,最有教养的微笑。因此,油画蒙娜丽莎又被人们称为“永恒的微笑”。
在巴黎,还有一座跟卢浮宫相媲美的艺术宫殿,那就是凡尔赛宫。 凡尔赛宫在巴黎西南,离市中心大约20千米。相比之下,凡尔赛宫要比卢浮宫大得多。
瑞士国旗正好与常见的红十字旗反色。最初,我以为瑞士国旗的设计,一定是受到红十字旗的启发。实际上恰恰相反,瑞士国旗早于红十字旗。1836年当世界拯救战争伤员民间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开会的时候,决定设计组织的旗帜。有人建议把瑞士国旗反色,变成白底红字,得到一致赞同。这样,才有了红十字旗,才有了世界红十字组织。至今,世界红十字组织总部仍设在瑞士。
瑞士的首都是伯尔尼,而瑞士第一大城则是苏黎世(又译为苏黎士)。苏黎世是瑞士的经济、金融、工业、文化、科技中心。
瑞士的日内瓦,是最能体现瑞士中立国地位的城市。这座风景宜人、只有三十多万人口的城市,是联合国欧洲总部的所在地,也是诸多国际会议、国际谈判的场所。
意大利总面积为三十多万平方千米。意大利有5600万人口,在欧洲仅次于俄罗斯、德国和法国,算是第四大国了。 意大利的大城市是罗马、米兰和那不勒斯,这三座城市的人口都超过一百万。罗马是意大利首都,是政治、文化中心,米兰则是意大利的经济中心。那不勒斯是地中海地区风景胜地,又是重要的空运港口,商业城市。热那亚的人口为八十万,是意大利第四大城。 西西里岛是地中海的明珠。沙滩、海风、阳光,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。
水城威尼斯位于意大利半岛的东北部,坐落在亚德里亚海之中。这里是由泥沙沉积形成海岛。附近的海域不深,人称泻湖。
在威尼斯,曾经诞生两位文化名人。 一位是18世纪的剧作家哥尔多尼。他出生在威尼斯一个医生之家。他从九岁时开始写第一个剧本,一生写了一百多个喜剧,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威尼斯的社会生活。 另一位威尼斯名人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,他便是著名旅行家马可·波罗。
威尼斯岛的中心、最热闹的所在,是圣马可广场。当地人曾说:“来意大利必到威尼斯,来威尼斯必到圣马可广场。”
佛罗伦萨,又译为“翡冷翠”,位于意大利的中部。翡冷翠为意大利语Firenze,翡冷翠这一中译名最初出自徐志摩的诗歌《翡冷翠的一夜》。我
在公元13世纪,佛罗伦萨诞生了一位著名的诗人——但丁。佛罗伦萨人把13世纪称之为“但丁世纪”。 意大利的但丁、英国的莎士比亚、德国的歌德,合称“欧洲三大诗人”。
在但丁生活的年代,佛罗伦萨“白派”(上层)与“黑派”(苦力)的斗争非常激烈。但丁由于支持“黑派”,遭到迫害,不得不在37岁那年远走他乡。但丁虽然离去,佛罗伦萨的“白派”仍视他为眼中钉,对他进行缺席审判,判处他终生不得进入佛罗伦萨。 激愤不已的但丁,用生命的最后七年时间,写出了名著《神曲》。但丁尖锐地抨击教会的罪恶,讽刺教会的真正上帝是“金和银”而已。《神曲》撩开了文艺复兴的序幕。 恩格斯称但丁为“中世纪末最后的诗人”。 博学多才的但丁是用意大利文写出《神曲》,从此但丁被誉为“意大利文之父”。 在15、16世纪之交,文艺复兴运动从佛罗伦萨开始,逐渐扩展到法国、德国、荷兰、西班牙等国。
佛罗伦萨旧城的中心,是著名的米开朗基罗广场。 在佛罗伦萨,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与诗人但丁并驾齐驱。以米开朗基罗命名的广场上,矗立着他的名作大卫雕像和大力士神厄克勒雕像。
罗马是意大利首都,也是意大利最大的城市。
罗马、雅典、开罗、西安,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四大古城。
公元前43年,建立了罗马帝国。罗马帝国最强盛的时候,不仅疆域遍欧洲,甚至把势力扩张到北非。在公元二世纪,罗马帝国的版图比当时中国汉朝的疆域还大。 后来,罗马帝国分裂为东、西两大帝国。几经战乱、分裂,罗马帝国从辉煌走向衰败,版图日益缩小。 1860年,北方的意大利国与威尼斯统一,逐渐南进。1870年攻下罗马。1871年,罗马成为意大利国的首都,直到今日。
天主教,深刻地影响欧洲的思想、文化以至历史进程。 天主教的中心,便是著名的梵蒂冈。 在罗马市西北角,走过石块铺成的马路,迎面是一堵城墙。穿过城墙,可以看见竖立着一根根硕大圆柱子的长廊,那就是著名的梵蒂冈国。 梵蒂冈国处于意大利国内,人称“国中之国”。
284根27米高的大理石圆柱,组成一条直径为240米的长廊。这长廊之内,就是梵蒂冈国的圣彼得广场。 虽然梵蒂冈那么小,但是圣彼得广场却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广场,达22000多平方米。
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,美轮美奂,令人叹为观止,是世界上最豪华、最富丽堂皇的教堂之一。
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前是除俄罗斯之外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加盟共和国,总面积大约六十万平方千米,大于法国。所以,如今的乌克兰,号称欧洲第二大国——欧洲国土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,其次便是乌克兰。
如今,基辅市人口260万,是乌克兰的首都和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全国第一大城市。
俄罗斯朋友所说的“切尔诺贝利”,也就是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。1986年4月26日凌晨爆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,
雕像的名字叫“祖国母亲”:一位庄严的母亲一手高举长剑,象征着杀向敌人;一手紧持盾牌,意味着保卫和平。 由于雕像本身高大,祖国母亲手持的长剑就长约16米,重约12吨;而她手中的盾牌竟达100平方米。 这座气势不凡的祖国母亲雕像,已经成了基辅的标志性建筑。
“人最宝贵的是生命,生命给予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。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: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,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,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。这样,在临终的时候,他就可以说,我的整个鲜血和生命,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,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!” 苏联长篇小说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中的这段名言,我从小就会背诵。
这段出自小说主人公保尔·柯察金之口的名言,其实也就是作者尼古拉·阿列克塞耶维奇·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。
我问他为什么痛恨赫鲁晓夫? 他说:“赫鲁晓夫把克里米亚当‘礼物’送给了乌克兰!”
在克里米亚,俄罗斯族占70%,而乌克兰族只占15%。当地朋友说,在克里米亚还有很多人是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的混血儿。 克里米亚另一个麻烦的民族问题,是鞑靼人。在克里米亚,鞑靼人占总人口的12%。鞑靼人曾经在克里米亚建立了独立的“克里米亚汗国”,后来被俄罗斯所吞并,就此埋下鞑靼人对于俄罗斯的仇视。
这座沙皇避暑的宫殿,在1945年2月成为举世瞩目的所在,苏、美、英“三巨头”斯大林、罗斯福、丘吉尔在此会晤,签订了著名的“雅尔塔协定”。这次会晤,史称“雅尔塔会议”。雅尔塔这座小城的知名度,就是因为这次“雅尔塔会议”而大大提高,闻名遐迩。 雅尔塔会议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召开的。这时,世界格局即将发生重大变化,德国、日本、意大利三国成为战败国已是定局,而苏联、美国、英国三国作为战胜国,要坐下来研究如何彻底战胜德国和日本,研究战后的世界如何“瓜分”。